首页
道教文化
民俗文化
儒家文化
传统文化
文化故事
聚焦2025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共同讲好黄河故事研讨会 与世界共建共享花样年华
“唯有牡丹真国色”“黄河之水天上来”。千百年来,“牡丹”和“黄河”,始终是中华文化中当之无愧的显著标识。 4月10日,2025菏泽牡丹国际传播论坛暨“共同讲好黄河故事”研讨会举办,两大文化IP再次“强强联手”,共同致力于讲好山东文化“两创”故事,讲好中华民族不懈奋斗故事,讲好中国与世界交流互鉴故事。 “一朵花”与“一条河”是相融共生的。黄河孕育了牡丹,牡丹反哺着黄河。黄河的百折不挠
传统文化
2025-04-11
0
杨朝明成为君子让生命扎根
“树无根不长,人无志不立。”在华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,儒家所倡导的君子人格,成为无数仁人志士毕生的追求。而在塑造君子人格的漫漫长路中,让生命深深扎根是关键所在。《论语》是生命面向生活的学问,作为儒家经典,其中蕴含无尽的智慧,为我们指明了人生方向——成为君子,必须让生命扎根。 领悟天命,秉持敬畏之心。孔子云: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。”这里的“命”,包含着天命与使命。从外在看,天命蕴含着民众的意志
传统文化
2025-04-10
0
儒家成仁视域中的人谱
仁是儒学的核心概念。孔子言仁,根据不同的、不同的境域而有变化,如较为后进的樊迟问仁,孔子曰:“爱人。”这样的回答简单通俗,“仁者爱人”的类似说法广为流传,如“泛爱众而亲仁”。朱子集宋代理学之大成,他认为:“仁者,爱之理,心之德也。”由此将仁赋予爱之理的进路。以上是儒学之仁最主流、最普遍的观点,也最容易为大众所理解。除此之外,还有孔子为最先进的颜回言仁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
传统文化
2025-04-08
0
清明赋新意 春会正当时2025孔子文化春会浙江榉溪会场活动即将拉开帷幕
气清景明,万物皆显。自古以来,人们往往在清明时节扫墓祭祀,缅怀祖先,同时也借草木生发,春意正浓的美景来祈福安康,春会也由此诞生,从而成为春天里重要的劝耕蕲春迎祥的文化活动! 4月7日上午,一场“婺州儒风 怡和礼乐”2025孔子文化春会活动将在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盘峰乡榉溪村拉开帷幕。 南宋初年,孔子第48代裔孙孔端躬与其族人护驾南渡,隐居浙江磐安榉溪村,耕读传家,成风化人,成就婺州孔氏南宗一脉
传统文化
2025-04-07
0
乙巳年曲阜尼山春季祭孔大典举行
4月3日,乙巳年尼山春季祭孔大典在曲阜尼山举行。伴随着悠悠雅乐,《诗经·小雅·鹿鸣》等广为流传的经典诗篇诵读声回荡在山谷,庄严的祭礼、诗意的雅集与童蒙的启智仪式相继展开,为春日尼山铺陈出一幅赓续千年的文化长卷。 祭祀先师 现场庄重肃穆 当日上午9时,尼山孔庙景区的迎宾路两侧旌旗猎猎,雅乐萦绕。在礼赞官的指引下,孔子后裔、学者、嘉宾以及来自海内外的游客等沿着高高的台阶拾级而上。在大成桥前
传统文化
2025-04-05
0
作为儒学代数学的大学
在儒家经典系统中,《大学》称得上是经典中的经典,在儒学传统上发挥着结构性奠基的重要影响,历久而弥新。究其原因,根本在于它提纲挈领地回答了作为儒家核心义理的两个切要问题——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?人如何成为这种人?简单地说,前一个问题,《大学》通过明确具体的人生“规模”整体设计做了回答;后一个问题,《大学》则提供了人生修为的具体工夫节目及其次第。 在人生“规模”上
传统文化
2025-04-03
0
古人如何祈求安和常乐古代吉祥文化展在沪开幕
“安和常乐——古代吉祥文化展”26日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开幕,遴选天津博物馆珍藏文物131件,涵盖瓷器、玉器、织物、书画等门类,多角度展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、对生命的赞颂。 “安和常乐——古代吉祥文化展”。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供图 吉,善也;祥,福也。吉祥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体现了古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期盼。以此为主题的中国古代吉祥文物创作
传统文化
2025-03-28
0
漫谈君子文化
中华文明以独特的伦理智慧构建了绵延五千多年的文化传统,其中“君子文化”作为核心精神标识,既是中华文明的价值密码,也是当代文明对话中的重要思想资源,君子文化始终在与时俱进中焕发着生机。 战国时期,诸子百家对君子文化进行重构,形成了多元阐释体系。孔子将“君子”从贵族身份符号转化为道德人格概念,完成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文明。在《论语》构建的价值体系中,“君子”具备三重文明属性,即以“仁”为核心的道德自觉
传统文化
2025-03-27
0
杨朝明以第二个结合推动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
高度重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,为中国各学科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。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,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的关键一环,承载着重大使命。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、底蕴深厚,恰似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,以儒家文化为主干,多元文化为养分,深厚的历史根源为坚实基石。在建构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进程中,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中国史学优良传统的结合,发挥着极为关键的推动和建设性作用
传统文化
2025-03-24
0
孔博藏珍 寻找文物和历史中的春天
“盼望着,盼望着,东风来了,春天的脚步近了......”春天,在众人的期盼中如约而至,它让冰泉融化,让草木茸茸,在万物的萌动和新生中,孕育着生命与希望。春天,就在这欣欣向荣的风光之中,同时,它也在匠人的手中,在哲人的诗里,在每个人的探寻之路中。让我们一起,通过文物与历史,寻找不一样的春天吧! 书海寻春 “万紫千红总是春” 春日 宋·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,无边光景一时新。 等闲识得东风面
传统文化
2025-03-20
0
朱熹家礼的理学内核与平民精神
“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,问题在于改变世界。”马克思的这句名言指出了纯粹哲学思考的局限性。然而,在强调“知行合一”的儒家哲学传统中,对宇宙根源、本体及其生成过程的理解,与对良好社会秩序、终极人生价值的追寻却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。 南宋哲学家朱熹(1130—1200)有两部著作,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。一部是《四书章句集注》,该书立足“理”的哲学体系
传统文化
2025-03-16
0
梁涛孟子的理想时代孟子新读之十
《孟子》一书中,孟子与齐宣王的对话共有十四章。其中,七章是孟子劝说宣王行仁政,双方的态度和缓,气氛融洽,对话的时间应该是在伐燕之前;还有七章记载了孟子对伐燕的态度,以及对宣王的批评,往往言辞激烈,致使“王顾左右而言他”,时间应该是在伐燕之后。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云: 孟子谓齐宣王曰:“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,比其反也,则冻馁其妻子
传统文化
2025-03-13
0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堂走进省属高校和省属企业
3月7日,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堂走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(山东省医学科学院)、中国广电山东网络有限公司,并举行孔子学堂揭牌仪式。 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(山东省医学科学院),尼山世界儒学中心(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)党委委员、副秘书长周静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(山东省医学科学院)党委王宇轩共同为学堂揭牌,并向山一大赠送儒学经典图书。北京人文研究学院国学院院长
传统文化
2025-03-12
0
首页
1
2
3
4
...
12
下一页
尾页
随便看看
西游记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
0
薛宝钗为何被形容为杨贵妃
0
聂小倩与宁采臣一段承载爱情与信仰的生死离别
0
罗贯中笔下的张飞勇猛与柔情并存的英雄形象
0
红豆古意象征丰富情深意长
0
推荐排行
阅读排行
神话传说解析铁扇公主与玉面狐狸的故事对比
0
神秘成精传说探秘三霄娘娘的神话故事
0
百家讲坛开始录制齐白石
0
白面狐狸与观音形象的关联探析
0
生活有意义吗坚定的信念与善的生活
0